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领域办公室
二00四年二月
目 录
前言
I. 指南说明
II.注意事项
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技术重大专项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重大专项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 海洋生物技术主题 海洋监测技术主题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
前 言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一项国家指令性科技计划,着重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培育高技术产业生长点。
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国家的需求和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设立了四个重大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四个主题: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海洋生物技术主题、海洋监测技术主题、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重点围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大洋矿产资源的勘探、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出一些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高技术,建立一批高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初步形成我国资源环境高技术创新体系。
本领域已于2001年和2002年发布了两批课题申请指南。
I. 指南说明
本指南是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发布的第三批课题申请指南,内容涉及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专项、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重大专项、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海洋生物技术主题、海洋监测技术主题、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
II. 注意事项
1. 本指南面向全国公开发布,自由申报、专家评审、公平竞争、滚动发展,分期分批组织实施;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申请课题,加速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2. 各申请单位要仔细阅读申请指南和863计划的有关管理办法,按照申请指南的范围进行申请;
3. 各申请单位应按照课题所列研究内容作为一个申请单元提出申请;
4. 联合申请的单位,要确定第一申请单位,且与第一申请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5. 课题的设置分为前沿探索类研究课题(A类)和面向应用研究课题(B类);对于A类课题,申请者可根据本指南的要求申报,B类课题必须以企业(用户)为主申请或有企业(用户)联合申请,并提供专利查新报告;
6. 课题申请单位的要求和规定: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法人资格,同时具备相当科研实力和基础,并能为课题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课题申请单位可吸收国外留学人员、外籍人员共同申请,但国内科研单位应作为课题主持单位,并确保知识产权归国内所有;
国内申请单位可以与境外研究机构联合申请,但境外研究机构所需研究经费必须自行解决,并附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
申请中试开发、示范推广、产业化研究类课题的单位应提供必要的条件并落实相应的科研和工程匹配经费。
7. 申请人的要求和规定
对本课题内容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从事本课题有关内容的研究达两年以上,并具备相应的研究基础;
在国际或全国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以本人为主的与申请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或有与课题内容有关的专利产品或技术;
在承担任务期间必须坚守岗位,遵守863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申请人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得少于半年;
申请人必须是中级以上(含中级)在职科研人员,并在与所申报的课题有关的技术方面有两年以上的研究经历,拥有基本的研究开发条件;申请人年龄应小于56岁(1947年9月1日后出生)。 每个课题申请人只能主持一项本领域课题,若再承担本领域其他课题,只能以参加者身份参加一个课题;
申请本领域设立的青年基金课题,研究周期两年,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申请人应为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或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应小于36岁(1967年9月1日以后出生)。其申请办法与其它课题相同,申请人请在申请书封面上注明"青年基金"。
8. 申报受理日期与截止日期:
受理日期:2004年2月16日
截止日期:2004年3月16日
9. 申报程序:
科技部通过有关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并向全国发放项目课题申请指南和课题申请书。凡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均可按项目指南内容选择适当课题按要求领取和填写申请书(申请书可在网上下载,网址:http://www.863.org.cn),并需由所在单位推荐并加盖公章。同时,为了提高"十五"863计划课题审理工作的效率,请一并填报"863计划课题申请书"数据库格式("863计划课题申请书录入程序"请在www.863.org.cn文件下载处下载),并用软盘(光盘)与课题申请书一起上报。 课题申请人要将课题申请书抄报地方或部门科技管理部门;
所有申报文字材料一律一式二十份;在申请截止日期前,请将课题申请书、电子文件(数据库格式和WORD两种格式的)及有关材料(包括合作协议等)报送或以特快专递方式邮寄(在信封上注明申请的主题或专项名称)如下地址:
北京海淀区苏州街67号(苏迪宾馆)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邮编 100089
联系人和电话:
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专项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 高 平、孙 清
电话:010-82634983;82634400转1410
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重大专项
海洋生物技术主题 陈省平、张巧显
电话:010-82634807;82634400转1408
海洋监测技术主题 殷忠斌、刘 涛
电话:010-82635402;82634400转1406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 柯 兵、王 磊
电话:010-82634993;82634703
特别强调:电子文件内容的完整性、格式、命名、安全性(病毒检查)、提交软盘(光盘)的标识等将可能直接影响课题评审,请务必特别予以重视。
10. 评审程序
课题评审按照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评审程序规范(试行)》进行;根据评审结果,主题专家组提出课题的建议承担单位,经领域专家委员会咨询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专项
1. 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公共技术平台研究(B类)
研究目标:在广泛研究国内外海洋油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海洋油田,特别是边际油田的高效开发模式,研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和方法,建立海洋油田提高采收率公共平台技术。
研究内容:
(1)海上不同类型油田开发模式研究。围绕提高采收率目标,进行不同地质类型和不同油质类型油藏的开发模式研究;
(2)开展"三次采油"方式在海上油田的适应性研究,提出不同类型油藏"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的综合评价方法;
(3)研究开发新型"三次采油"驱替剂,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指标:建设完成适应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科学研究试验平台;具备合成新型驱替剂实验和测试条件;完成模拟试验装置;提出海上油田不同开发模式,并完成1-2种新型驱替剂研究。 申请条件:申请者应具备开展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研究的基本实验仪器和配套设备,具有相应的稳定的不同层次研究人才队伍,并有相应的依托项目基础和匹配经费。
承担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资助金额:500万元
2.海洋平台结构安全防护技术平台研究(B类)
研究目标:面向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特殊的冰区环境和深海的风浪环境、结合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部门的实际需求,建设海洋平台结构的检测、监测、维修、控制技术与新型结构体系研究开发、模拟试验基地,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高新技术的支撑和保障。 研究内容:
(1)海洋平台结构安全监测、检测技术试验平台研究;
(2)海洋平台结构防振技术及其模拟试验系统研究。
主要指标:建成海上平台安全检测、监测设备和试验系统;完成一座海洋平台结构模型及外载激振模拟试验平台,为长期从事海洋平台结构研发提供技术和试验基地。
申请条件:有相关研究基础和试验装备及匹配经费。
承担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资助金额:500万元 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重大专项
一、海水养殖名特优良新种类的种苗繁育专题(B类)
1. 鲍鱼新种类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及中试示范
研究目标:实现耳鲍、羊鲍苗种的大规模人工繁殖,建立苗种培育的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开发成为具有产业化规模的养殖新种类。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研究耳鲍和羊鲍亲贝的培育和生殖调控技术,以生产优质苗种为目标,研究幼体变态发育和定居机制以及饵料选择,建立耳鲍和羊鲍高产稳产的工厂化苗种生产技术体系。保有优质亲贝,年育2.5 cm以上商品耳鲍苗种50万只,年育3 cm以上商品羊鲍苗种30万只。 申请条件: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要求有设施完善的育苗基地参与,落实1:1以上的地方、部门或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90万元。
2. 西施舌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西施舌养殖种苗集约化全人工培育关键技术及相关辅助技术,实现西施舌的大规模人工育苗。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突破西施舌幼虫附着变态与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建立系统配套的先进的西施舌苗种生产工艺,幼贝成活率提高到15%以上,年生产5 mm稚贝800万只以上,养成4 cm幼贝120万只以上。
申请条件: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有设施完善的育苗基地参与,落实1:1以上的地方、部门或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90万元。
3. 海水养殖杂食性经济鱼类品种的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适合海水养殖的杂食性经济鱼类品种,建立人工育苗技术,为深水网箱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新的养殖对象。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筛选或培育适合海水养殖的杂食性经济鱼类品种,建立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筛选种类的遗传学特征,建立网箱养殖的技术工艺,进行规模化养殖示范,深水网箱养殖规模不小于10000 m3水体,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养殖产量不低于20kg,并评价其生长速率、成活率、产量以及综合效益。
申请条件:选择的杂食性鱼类品种适合深水网箱养殖,具有潜在的市场竞争力,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有设施完善的育苗和养殖基地参与,落实1:1以上的地方、部门或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90万元。
4. 鞍带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与规模化育苗技术
研究目标:实现鞍带石斑人工繁殖的有效控制,建立亲体驯化的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建立种苗全人工培育关键技术及相关辅助技术,实现规模化人工育苗。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研究鞍带石斑亲鱼驯化、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技术,实现苗种的全人工培育,建立鞍带石斑高产稳产的苗种生产技术体系。保有优质亲鱼,年育鞍带石斑商品苗种30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5%以上。
申请条件: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要求有设施完善的育苗基地参与,落实1:1以上的地方、部门或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90万元。
二、海水养殖生物的遗传改良专题(B类)
1. 耐高温海带良种选育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和探索海藻遗传育种新技术,进行耐高温海带育种实践,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海带新品种,并实现其产业化养殖,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应用杂交育种、配子选择育种和定向选择育种技术,进行海带遗传改良,建立配套的海带良种繁育和种质纯度检测技术,培育出耐高温的海带高产新品种,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耐高温海带比现有生产品种延迟收获期15天以上,养殖产量(干品)平均增产25%以上,示范养殖1万亩以上。
申请条件:海带育种的研究有较好基础,依托设施完善的育苗、养殖基地,落实1:1以上的地方、部门或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90万元。
2. 龙须菜遗传育种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龙须菜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优良品系的育种研究,实现养殖龙须菜的良种化。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在龙须菜群体中挑选优良性状配子体,进行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并获得与优良性状(高产和高琼脂含量)相连锁的DNA分子标记,进行优良品系的鉴定和种质保存,建立高效的苗种生产系统与技术规范。获得龙须菜优良品系2个,养殖规模达到500公顷。
申请条件:龙须菜育种的研究有较好基础,依托设施完善的育苗、养殖基地,落实1:1以上的地方、部门或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90万元。
三、海水养殖种子工程的相关技术(B类)
1. 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研究和微颗粒饲料开发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海水仔稚鱼的营养生理机制及育苗期微颗粒饲料开发技术。应用现代营养学方法和生物技术,在阐明我国重要海水养殖鱼类仔稚鱼的摄食行为、消化生理和营养需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于海水养殖鱼类苗期使用的高效微颗粒饲料的配方和加工技术。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石斑鱼或比目鱼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仔稚鱼的摄食行为、消化生理和营养需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仔稚鱼摄食和消化的优质原料,通过科学的配伍和加工工艺配制优质高效的微颗粒饲料,提高海水养殖鱼类育苗成功率,降低育苗成本。饲料的物理性状、诱食性和营养组成符合养殖对象的要求,能成功替代生物饵料的40%到100%,比目前应用的优质产品的价格下降30%。
申请条件:具有前期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具备微颗粒饲料加工的实验及中试设备。落实1:1的地方、部门或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120万元。
四、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平台技术(B类)
1. 海水养殖动植物种质保存与利用的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从物种、家系、细胞和基因不同层次对海洋生物特别是养殖动植物的核心种质进行鉴定、保存和开发利用,为逐步建立海藻种质库、养殖动物家系和配子、胚胎、基因库奠定基础。利用所保存的物种、家系、细胞和基因资源,对养殖生物种质进行遗传改良和定向选育。挖掘、保存、开发和利用我国海洋增养殖生物特有高效高值基因资源。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高效培养藻类和克隆大型海藻,真空干燥低温保存藻种细胞,初步建立经济藻类的种质库。研究海水养殖动物精子、胚胎和细胞中长期、高容量、安全保存技术,初步建立冷冻精子库、胚胎库和细胞库及其预警检测和更新技术。制定种质资源中长期安全保存的种质库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构建核心种质不同发育阶段的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筛选10种以上重要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功能鉴定和重组表达,构建海洋增养殖生物基因组数据库。开发生殖与遗传操作技术,发掘和创新种质资源,发展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高新技术,在群体水平进行应用。
申请条件:有相关的技术基础和经验积累,具备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有建成的相关重点实验室作依托者优先。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2. 海水养殖种苗培育技术标准的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重要海水养殖对虾、贝类和鱼类,研究开发带有共用性、规范性、系统性的虾、贝、鱼类的优质亲体和高健康种苗培育技术,制定亲体和种苗培育的技术标准,为海水养殖动物种苗培育业的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研究优质亲体培育及其性腺发育的人工调控技术,建立规范的亲体培育技术工艺,完善高健康种苗的培育技术,优化幼体饵料营养搭配及其高密度培养技术,规模化示范培育对虾、贝类和鱼类苗种,制定四种以上代表种类优质亲体和种苗培育的技术标准。
申请条件:拥有科研条件完善、技术设施先进的海水养殖鱼、虾、贝类亲体培育与种苗培育的设施条件,技术力量雄厚,有条件与国家有关课题科研成果有机结合。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
一、青年基金课题
研究方向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技术与海洋资源开发相关的海洋工程技术
申请人可围绕上述研究方向结合主题的总体目标自由选题,但是注意避免重复或近似"十五"期间本主题已立项课题的研究内容。
申请条件:详见本领域指南前言中"Ⅱ. 注意事项"。
二、探索项课题(A类)
1.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根据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特点,探索其油气资源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为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
(1)探讨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2)研究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3)研究前新生代残留盆地资源评价的各种方法及可行性,形成油气资源的综合评价技术。 主要指标:提交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及图件。
承担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资助金额:200万元。
2.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环境模拟实验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一套智能化控制的多功能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系统模拟实验平台(反应器),开发试料比例可调、实时监测、温压调控方便的反应器技术,开发与海底热液保真采样器、热液环境参数探测传感器接口技术。
研究内容:
(1)岩-水反应、热液循环及海水/热液混合扩散的实验模拟反应器;
(2)适于不同卤度海水混合试验的反应器及相关的参数测试技术;
(3)高温高压反应器的参数监测与控制技术;
(4)与热液流体保真采样器的接口研制。
主要指标:能够较逼真地模拟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环境的的温压条件(温度为2-350℃,压力20-40MPa),可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水反应实验、热液与海水的混合扩散实验、热液循环实验、多种参数实验室监测与控制,实现与热液保真采样器的对接。
申请条件:有研究工作基础和配套经费。
课题承担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资助金额:60万元。
三、面向应用类课题(B类)
1. 深水油气开发工程共用技术平台的研究
研究目标:在调查研究国外深水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并完成典型深水平台的概念设计;掌握深水平台系统的关键技术及计算分析方法;建立海洋深水工程试验研究技术平台。
研究内容:
(1)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工程模式研究及经济、技术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2)典型深水平台概念设计研究;
(3)深水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4)深水油气开发工程公用技术平台研究。
主要指标:
(1)分别提出适合于我国南海:300m、1000m、2000m三种水深范围的典型平台的概念设计;
(2)建立深水技术试验平台并提出总体建设方案;
(3)掌握深水平台关键技术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申请条件:有研究工作基础和配套经费。
课题承担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资助金额:500万元海洋生物技术主题
一、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B类)
1. 海洋水产品的高值化加工
研究目标: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资源量大、价值低的海洋生物或水产品的废弃物资源,综合应用海洋生物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2-3种高值化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并实现产业化。研究内容与主要指标: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及水产品加工技术,综合利用鱼类、贝类、藻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或海洋生物工程制品,进行鱼、贝类蛋白和海藻多糖等水产制品的高值化的二次开发利用,开发水产品的新的功能和用途,提高水产品的经济价值。
申请条件:产品或生产工艺的小试研究工作基本完成,所开发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生产工艺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落实1:1以上的企业配套经费。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每种产品不超过80万元。
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平台技术 (A类)
1. 深海极端微生物研究的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从深海极端环境中分离筛选具有应用潜力的极端微生物,面向环保、工业冶金、医药等各行业的应用,提供或发现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种、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编码特殊功能物质的基因。
研究内容与主要指标:针对深海的特点,建立深海极端微生物研究体系,包括样品采集、深海极端环境(包括高压、高温、低温、厌氧环境)模拟,深海样品的现场固定、保存,深海极端微生物分离培养等技术。分离嗜酸、嗜碱、嗜盐、嗜热、嗜冷、嗜压等深海极端微生物,进行相应规模培养,筛选50种以上具有知识产权和潜在工业、医药价值的深海微生物菌株、基因及小分子化合物。 申请条件: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学科交叉、技术先进的科研平台,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有开展深海极端微生物研究的设施条件。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2. 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研究的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新基因药物为指向,构建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的大规模筛选和研究的技术平台。
研究内容和主要指标:建立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研究所必需的平台技术,例如大规模的药用功能基因筛选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基因重组表达与蛋白纯化技术,以及酵母双杂交、基因敲除、噬菌体展示等功能研究平台,以此为基础构建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数据库,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平台。
申请条件:拥有一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队伍,具备良好的功能基因研究硬件和软件,具有扎实的相关工作基础。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3.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病症,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创新药物,构建从事海洋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海洋创新药物,以及海洋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的技术平台。
研究内容和主要指标:构建海洋活性物质筛选、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技术体系;构建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化学合成、药理药效评价的技术体系;构建海洋药物研制、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的技术体系;构建海洋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的技术体系。以上述四个技术体系为基础,进行有机集成,搭建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技术平台,使其成为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技术辐射源。
申请条件:拥有一支从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具备一流的仪器设备条件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模式,在海洋药物研究开发领域具有相当的工作积累和扎实的工作基础。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4. 海洋天然产物活性筛选和评价的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以分子(酶、受体)水平的大规模筛选为初筛,细胞、组织、动物模型为复筛的海洋天然产物活性筛选评价系统,为海洋新药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
研究内容和主要指标:建立20种以上抗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其他重要疾病的分子水平大规模筛选模型以及50种以上细胞、组织、动物复筛模型,筛选药次超过30000次,发现10-20个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活性化合物;并建立相应的海洋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和信息库。
申请条件:拥有一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队伍,具有扎实的相关工作基础和精良的仪器设备。
课题单位确定方式:择优委托。
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海洋监测技术主题
青年基金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申请人可根据上述研究方向并结合海洋监测技术主题总体战略目标自由选题。
申请条件:详见本领域指南前言中"Ⅱ. 注意事项"。
申请人应按照申请书的编写格式认真编写课题申请书,要求简明扼要,表达清晰准确,不提倡大量材料的汇集。申请书必须详细阐述技术路线,以证实申请的可行性。
申请单位要有合适的科技人员和人才梯队,原则上不支持没有后续人才的课题组。鼓励队伍精干,申请书不要虚列无关人员,保证一定的人均资助强度。申请单位已有工作基础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申请书需提供相关的介绍。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
一、青年基金课题 为鼓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实施人才战略,本主题设立青年基金课题。凡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可申请。
申请条件:详见本领域指南前言中"Ⅱ. 注意事项"。
二、前沿探索类课题(A类)
前沿探索类课题应面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国际前沿,结合相关学科最新进展,具有原创性和潜在应用价值。凡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可申请。
申请条件:详见本领域指南前言中"Ⅱ. 注意事项"。请在申请书封面上注明"前沿探索类"。经费资助强度:不超过50万元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