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 2003年9月9日-12日,第208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举行,会议的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
“虚拟中国人”(Virtual Chinese Human)简称英语为VCH,是将临床应用解剖学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相结合,以标准中国人体切片标本为来源,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重建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将包含有骨骼、肌肉、组织、器官以及血管等全部数字化的人体三维模型,可为医学以及多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技术平台。“虚拟中国人”(VCH)研究计划已经正式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该项目的承担者为第一军医大学、中科院计算所、首都医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包括有人体解剖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组织工程学、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专家。VCH计划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计划,她对多学科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
继2001年11月5-7日召开的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后,这次会议的主题为:
1.断层解剖数据获取关键技术探索;
2.多光谱探测技术与人体组织信息获取;
3.图像图形处理技术、网络与数据共享;
4.神经与微小器官信息获取;
5.在医学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58位科学家应邀参加了会议。3天半的会议中口头报告25篇。题目如下:
李华 中国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钟世镇 人体数据获取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牛憨笨 人体数据获取中的多光谱探测技术
罗述谦 数字化虚拟人图像处理及设想
秦笃烈 国内外数字化虚拟人研究动态与分析
林宗楷 数据网格与大规模数据处理
原林 人体数据获取关键技术探索
余安胜 数字化虚拟人对中医药、针灸推拿等学科发展的影响
刘树伟 人体腔隙数据获取及设想
宋志坚 高精度人体几何模型的建立、表达与临床应用
郭宝平 生物组织自体荧光光谱及其应用研究
徐可欣 应用近红外分光法获取人体健康信息
张镇西 心脏电活动的实时光学标测技术
屈军乐 自适应光学在三维多光谱显微成像中的应用
陈中伟 人体周围神经计算机三维重建
韩德民 数字化耳鼻咽喉科学应用研究
王宝恩 数字化虚拟技术在正常肝脏及肝病时的应用
王博亮 数字化虚拟人眼功能模拟与临床应用
田捷 虚拟人体海量数据集处理的集成化支撑平台
庄天戈 基于中医理论的穴位融合可视化人体研究
冯焕清 虚拟人体内部器官的多方式浏览
尹岭 从数字化人体谈科学数据共享
卢世璧 股骨头内部结构虚拟重建技术和应用
谢益宽 经络学是数字化虚拟人的重要内容
孙守迁 面向艺术与设计的虚拟人技术
张镇西教授应邀参加“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香山科学会议并代表课题组在大会上进行题目为“心脏电活动的实时光学标测技术”的报告。心脏电活动的光学标测技术是将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转化成光学信号进行记录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是从细胞水平上通过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在细胞间传播的电特性来研究心脏电兴奋的传导。它不仅可以多位点、同步、无损地记录心肌细胞群的膜电位变化,测量细胞与细胞间的电传导,而且可以记录全心脏的电活动,并转化为细胞动作电位以及除极、复极等势图或等时图等彩色的功能图像显示。这一技术涉及多项学科,也可以用于“定量神经电生理学”和“脑功能成像”等领域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和临床医学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香山科学会议于1992年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香山科学会议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支持。每次会议围绕主题设有若干中心议题。会期一般为3至4天。与会人员35人左右。会议以一流水平的主题评述报告、专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为主要方式。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主要是剖析现状,探讨前沿和展望未来。评述报告、专题发言都是报告者个人的观点。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与讨论的时间比例为1:1~1:2。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