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稳步提升

发布日期:2008-01-04浏览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作为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窗口,始终坚持以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对待编辑出版工作,将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作为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学报的学术品位和影响。在学校的学术水平提升、要求提高的情况下,主动寻找工作的着力点,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坚持提高学术期刊的品牌影响和学术水平的同时,注重服务于教师和科研工作。

    (1)利用学报的现有影响,组织校内专家,对自己或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汇总,对本校教师及其成果实行整体宣传和推介,以便于同行熟悉和了解,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2)强化编辑的服务功能,强调编辑的双重角色——既是出版者也是教师,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利用专业特长为教师服务,指导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深入学院与师生座谈、讲座,通过专家审稿和编辑加工,使校内作者的一般性稿件的质量得到提升。
    (3)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扶持校内作者。2007年学报的平均发稿周期为229天(8个月左右),发稿328篇,其中校内稿件253篇,校外稿件75篇,受基金资助项目稿件286篇,占发稿量的87.2%
    (4)启用学报稿件在线采编系统,投稿、审稿及稿件编修全部实现了在线办公,方便了作者和审者,增加了来稿量,加快稿件处理速度。
    (5)在编辑质量上,坚持二校后的专人审读工作,保证了刊物的编辑校对质量,以刊物来体现西安交通大学的严谨作风。
    (6严格执行同行专家“双盲”审稿机制,避开一些审稿不够认真的同行。坚持校内稿件省外审、校外稿件校内审的原则,以及校内责任编委复审机制,保证发表论文的质量。
    (7)注重作者、审者队伍的建设,加强与作者、审者的日常联系、交流与沟通。坚持“退稿不退人”,热心为作者服务,尽管不能录用发表,也要将审查意见整理后提供给作者,以期对作者有所帮助。
    (8)注重论文中英文摘要的编修,坚持摘要必须做到要素齐全,突出作者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结果),增强论文标题的吸引力,特聘英文专家对每一篇英文摘要进行修改把关,使学报所发论文全部被Ei检索,保持Ei核心刊源的地位。
    (9进一步拓展期刊的网络发展空间,努力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在加入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实行了“开放存取、免费阅读”,并加入了开放期刊联盟。期刊出版后,网站上即提供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

    由于编辑部和广大编委多年来的严谨、踏实的工作,《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学术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再获“百杰”称号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据期刊的学术影响指标和学科专家的评审,在中国境内主办的中英文期刊中评出100种学术影响最大的学术期刊。2007《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再次被评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影响因子反映的是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根据科技部科技信息所的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在他引比稳定在90%以上的情况下,影响因子稳步提升: 2005年为0.3812006年为0.4132007年为0.477,在学科中排第8名。
    (3总被引频次突破千次。总被引频次反映的是期刊学术影响范围和影响力。根据科技部科技信息所的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总被引频次2005年为847次,2006年为996次,2007年为1254次,在学科中排第3名,总引文频次第一次突破了一千次。
    (4与相关专业期刊的比较也不逊色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与机电综合类、自动化技术类以及能源电力综合类等10个学科门类的专业期刊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作为综合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并不逊色,见表1。其中在6个学科中排在前三名。由此可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作为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5)在同类学校学报中位居前列。尽管我们的办刊条件并不好,但是学术水平和影响却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与清华大学学报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的多年比较,今年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 

表1 与专业期刊的比较

 

    但是,随着学校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工作的深入,将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报》的出版工作离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2007年《学报》的来稿量增加的比较多,但是增加的大多数是校外来稿件,占到了近60%。因此,在提高《学报》学术影响的同时,如何为学校的科研成果产出做出更大的贡献,还需要编辑、编委以及全校师生继续探索和努力。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