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科研成就展胜利开展

发布日期:2006-04-13浏览量:


    值此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暨交通大学迁校50周年之际,“西安交通大学教学科研成就展”于4月7日上午9:00正式与广大师生及校友宾朋见面了。 
    本次教学科研成就展是学校110周年校庆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从开始的策划到最终的开展,一直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及广大师生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作为教学科研成就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成就展是由学校科技处全全负责。自接收这项任务之日起,科技处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了精干的工作小组加班加点完成撰写文字、整理图片、搜集实物、走访专家、翻译校对、协调沟通等各项事宜;期间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对参展资料内容和图片进行了多次审阅和批示。经过反复的修改,大家的共同努力促成了本次成就展的胜利开展。 
    此次交大科研成就展是对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科研成就的回顾,是交大所取得的辉煌科研成就的缩影。展览分世纪回眸、基地与创新团队建设和新世纪、新交大三大方面,力图展现不同历史阶段,交大人艰苦奋斗,潜心研究,最终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世纪回眸这部分分三个阶段来展现交大在不同时期辉煌的科研成绩。第一阶段是从1896年建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上世纪末2000年。每个历史阶段,交大都有精彩的历史和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第一个阶段,建校伊始,怀着“实业报国、自强不息”的伟大抱负,学校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交通建设专才”为宗旨,开始科学研究。这个时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电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研机构;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学术组织;当时的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中国工程师的摇篮”。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迁校以后,学校在机、动、电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相继创建了无线电、原子能、工程力学等一批新兴学科。残酷的自然灾害和文革动荡未能阻挡交大科学研究的步伐,一大批优秀教师坚守岗位,潜心研究,为交大科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在当时国家科技方针的指引下,科学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加强,“七五”期间,西安交大被国家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 1工程”的七所高校之一。1999年,西安交大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高校被列入国家首批确定的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所大学之一。 
    从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角度力图展现交大的科研实力以及所取得的科研成绩——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竞争力。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4个及一大批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此外学校还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这些重点科研基地和创新团队充分展现了交大作为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具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交大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科技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新世纪,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交大迎来了新的发展。2000年4月,根据国家高校体制改革之精神,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合校以来,学校的学科布局更趋完善与合理,整体实力得到加强。 
    这一方面的介绍将涵盖科研成果,重大科研项目,快速发展中的生命科学与医学、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五个部分。作为一所以创新“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综合性大学,交大在生命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交大将在人才培养,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交通大学辉煌的科研历史,使他们树立更加强烈的爱国心,民族自豪感和艰巨的使命感,也是为了让广大校友再一次重温当年在校的温馨时光,同时也是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再一次走进交大,了解交大。 
    据了解,学校将把此次交大教学科研成就展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受到激励,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使更多的人关爱交大,支持交大。 


    投稿人:李小跃
    单位:科技处


        Email: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