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实验发现,锆石材料曾经被认为可以安全存放核废料几十万年,但这一点并没有在他们的实验中得到证实。相反,在核辐射的作用下,锆石材料中的原子晶格很快被破坏了,1400年后锆石材料的晶格将完全消失。
科学界此前认为,锆石(学名为硅酸锆)一类的矿物已经把天然放射性物质铀封存在地壳里长达44亿年以上,并能使这些放射性物质不受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响,因此,锆石或与之类似的合成陶瓷可以把核废料封存在它们的晶体结构中至少24.1万年,而钚-239在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后将会变得相当稳定和安全。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研人员此次利用核磁共振首次研究了硅酸锆材料。实验发现,当钚发生α放射性衰变时,锆原子的晶体结构很快被破坏,大约有5000个锆原子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比理论计算的要多2—4倍。据此,研究人员推断,仅仅是210年后,封存在锆石里的放射性钚便开始发生泄漏,而锆石的晶体结构将在1400年后完全消失,这大大削弱了锆石固定核废料的能力。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正考虑利用与锆石类似的陶瓷材料来封存核废料。这项研究结果可能将使他们大失所望。
研究人员认为,理想的核废料存放材料能够“自我修复”,也就是说,这种材料的原子在受到α衰变作用时,移动了的原子能够自动返回到原始状态。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采用他们的研究方法,有可能开发出晶体结构不会受到破坏的合成陶瓷,进而获得最理想的存放核废料的材料。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