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奖奖出新生面

发布日期:2006-07-19浏览量:


    200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两个特等奖桂冠,居然被一工一农的两个企业摘取。今天,当省长黄华华把特等奖的奖状颁发给美的集团和温氏集团时,有全省各大学、研究院所和各地市领导、科技局参加的科技奖励大会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掌声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广东省已经根据自身科技经济发展需要,正在形成面向市场的“产学研”结合新格局。

  广东这次科技奖励突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特色。2005年广东省经评价的2457项科技成果中,属应用技术成果的达2100多项,成果转化率比较高,新增产值800多亿元。2005年度获奖项目中,有210个项目可统计经济效益,年平均新增利税达71.9亿元,节支108.7亿元,创汇11.5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年新增利税、节支8600万元,创汇547万美元。 

  今天获奖的这批科技成果对社会经济建设具有很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如《广东美的集团家电产业创新系统工程建设》和《广东温氏农业龙头企业产学研科技创新模式与示范》等2项特等奖。广东温氏集团和广东恒心集团等单位完成的《农业龙头企业产学研科技创新模式与示范》项目创立并发展完善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公司+基地+高校(研究所)”紧密型农业产业化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对我国的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累计利税达40亿元,带动了8万养殖户,农户增收共37亿元。 

  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迅猛发展。“十五”以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达30%以上,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0680亿元,在全国排第一位,产品出口额达835亿美元,占全国的38%。 

    今天奖励大会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成果学术水平和成果质量明显提高。今天授奖的288个项目全部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的234项,占81.25%;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的114项,占39.58%;国际领先水平的25项,占8.68%。其中已申请发明专利592件,获发明专利授权145件。如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完成的《全球变化与农业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项目获发明专利6件;由广州珠江钢铁有限公司完成的《电炉CSP流程生产汽车用ZJ510L、ZJ550L低碳高强钢板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申请发明专利4件,授权发明专利3件。这些授奖项目攻破了一批核心技术,涌现了一批原始创新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科技成果。如中山大学完成的《新的非编码RNA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研究》项目,发现并鉴定的871个snoRNA新基因,占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收录的所有snoRNA基因数据的50%以上。项目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大规模RNA分析和基因组注释等基础性研究领域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 

  这批成果的完成,培养和带动了一批优秀人才、科研团队的成长,2005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共培养博士982人次,硕士2451人次,新增高级职称人员390多人。广东省已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良好的科研梯队,尤其是一批显示广东优势和特色的中青年研究团队迅速成长,一批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本年度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年龄最小的仅27岁,形成了一支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年富力强的研究群体。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