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创新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研制的进展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悉,LAMOST望远镜球面主镜(MB)的三块对角径1.1米六角形子镜在该所预拼接获得成功,项目组顺利完成了关键技术中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部分。这是LAMOST项目研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为LAMOST项目计划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望远镜光学镜面安装调试奠定了重要基础。
LAMOST是一个由6.5米×6米(37块1.1米对角径的六角形球面镜拼接成)的球面主镜和5.7米×4.4米(24块对角径1.1米的六角形主动非球面镜拼接成)的改正镜构成的反射施密特光学系统。它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了在同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镜面(可变形镜面)主动光学技术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还首次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了两块大的拼接镜面。球面主镜的拼接是这个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项目造价大为降低的关键之一。据悉,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也是未来巨型地面光学红外望远镜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工程中实现此技术意义重大。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南京天光所所长、LAMOST项目总工程师崔向群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中科院常务副院长、LAMOST项目管委会主任白春礼对LAMOST项目的进展一直十分关心。2004年10月,白春礼亲临该所视察LAMOST项目时向项目组提出建议,希望项目的一些关键技术与环节尽量在南京天光所做好实验,排除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把技术难题与疑点解决在整体安装调试之前。崔向群说,为确保关键技术与重要环节不出问题,为降低上山后的装调难度并加速工作进展,项目指挥部及时作出决定在正式光学装调之前在南京开展预拼接工作。经综合考虑技术要求和实施条件,先期选择了有典型意义的三块子镜进行预拼接。
据介绍,项目组成员在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排除40米长光路的气流和振动的影响,经过短短数月的努力,于4月12日预拼接并获得成功。球面主镜(MB)的三块对角径1.1米六角形子镜拼接的共焦像的80%能量集中在0.42角秒直径内,优于LAMOST的要求;共焦精度为0.1角秒,也优于LAMOST的要求。
据悉,为确保主镜拼接万无一失,相关人员将分批完成全部37块子镜的预拼接工作,为LAMOST全面进入光机电联调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项目早日完成。
来源:科学网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