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制造出45纳米芯片 证明摩尔定律仍有效

发布日期:2006-01-27浏览量: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本周三宣布已经制造出首款采用45纳米生产工艺的芯片,为今后推出更高性能、更高效率的处理器打下了基础。

  英特尔的最新芯片只有指甲大小,但上面却有10亿个晶体管。据英特尔工程师马克-波尔(Mark Bohr)称,这些晶体管只有45纳米见方,比红血球还要小1000倍左右。波尔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采用45纳米生产工艺后,我们可以在单位面积上放置两倍数量的晶体管,并降低能耗。毫无疑问,这项技术将大幅度提升未来产品和平台的性能。”

  英特尔是全球第一大处理器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据着80%以上的份额。波尔透露,英特尔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生产45纳米计算机处理器。英特尔从去年开始生产65纳米芯片,目前这是全球芯片产业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英特尔并没有透露已经投入多少资金用于开发45纳米生产工艺,但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该公司每年的研发支出高达数十亿美元。波尔表示:“在45纳米工艺上,我们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英特尔的新型芯片是摩尔定律依然有效的最佳证明。摩尔定律是英特尔联合创始人高顿-摩尔(Gordon Moore)为全球芯片行业确立的基本准则,主要内容是:芯片中所使用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到两年就增加一倍,计算处理能力也随之提升一倍。波尔表示:“芯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速度更快、能耗更低,因此我们将面临更加强劲的挑战。不过,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我们有能力让晶体管的体积越来越小,继续遵循摩尔定律。”

  业界一直担心芯片的小型化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但波尔就此表示:“我认为芯片小型化的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一过程并未结束,还将继续发展,也许是以我们并不习惯的方式。”(摩尔)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