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未撼超级计算机整体研发格局

发布日期:2005-06-24浏览量:


    半年评比一次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的最新结果于22日揭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凭借“蓝色基因/L”超级计算机蝉联冠军,并在十强和500强中均占去半数以上的席位。但专家指出,IBM“一枝独秀”仅仅是依靠“蓝 
色基因”系列计算机的进步,这并没有改变世界上超级计算机的整体研发格局,中国在研发制造水平上已跻身世界强国。
    在上次评比中以每秒70.72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获得头名后,IBM“蓝色基因/L”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又有大幅攀升,并在此次评比中以每秒136.8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蝉联冠军。而同样来自IBM的“蓝色基因沃森”紧随其后,以每秒91.2万亿次的运算速度位居次席。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孙凝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形象地说,超级计算机目前大体上有两种研发策略,一种是追求单个处理单元能力更强的“象群”策略,另外一种是采用更多处理单元的“蚁阵”策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蚁阵”策略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这一策略下的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模式获得了很大发展。孙凝晖认为,此次IBM“蓝色基因”系列超级计算机性能大幅攀升,主要是依靠在MPP模式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它们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没有从根本上提升目前的研发技术。
    在一年前的评选中,由中国曙光公司研制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曾跻身十强。不过在半年前,该计算机排名落至17位,此次则排在31位。但此次在由评选机构发布的新闻公报中特别提及,中国入选500强的超级计算机由上次的17台上升到19台,占500强的3.8%,仅列在美、德、英、日之后,是一个“亮点”。
    孙凝晖就此分析说,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科研实力飞快进步,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发技术正稳步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对技术和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加,超级计算机作为科研的重要工具之一,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但他强调,虽然目前中国在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方面已经与其他强国差距不大,但在工业应用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
    超级计算机是一国科研实力的体现,研发功耗更低、性能更优、体积更小的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领域。以曙光公司为代表的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发企业,在近十年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在能源、航天、教育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不仅打破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而且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来源:新华网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