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技重大项目的战略意义

发布日期:2005-01-18浏览量:


    胡锦涛同志最近明确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这对我国新时期的科技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当代科学研究仍然保持着科学家自由探索的优良传统,科学家的“好奇心”仍然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尊重和支持科学家的智力创造活动,始终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今天的科学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事业,许多科学技术研究已经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甚至从集体规模、国家规模扩展到今天的国际规模。在学科日益细分的同时,任何学科领域的发展都将更多地依赖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综合集成,重大的创新突破也将更多地发生在学科交叉领域。在重大战略技术发展上,各国更是通过实施重大项目进行组织和集成。可以认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大科学工程和动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能力。那些认为我国不应当由国家来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的观点,是片面的,也是没有根据的。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二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继著名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之后,近年来美国又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纳米技术计划、氢能研发计划等,为未来发展奠定科学技术基础。欧共体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长达20余年的“空中客车”计划,打破了由美国一统天下的国际民用航空产业格局。近年来,欧盟又牵头组织实施“AMS-α质谱仪”项目、欧洲全球定位系统(伽利略计划)等国际大科学工程,都反映了欧洲国家力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作为的决心。此外,韩国、印度、巴西等后发国家也都通过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需求的科技项目,对提升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推进我国科技发展的一条成功道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举全国之力实施的“两弹一星”工程,动员和组织了近千家单位、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取得了重大成功,为新中国的发展赢得了长期安全的和平环境,赢得了受人尊重的大国地位。载人航天工程是又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典范,其成功实施使我国跻身世界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十五”期间,我国组织实施了12个重大科技专项,动员了10多个部门、20多个省市的数千家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数万名科技人员参与攻关,在芯片制造设备、通用芯片与系统软件、电动汽车、水污染治理、食品安全和技术标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增强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非典”科技攻关中,国家集中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在灭活疫苗研制等方面迅速取得了突破。这些成功实践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战略选择。我国科技资源匮乏,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4%%左右;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制约,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抓紧凝练出一批具有高度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全国优秀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提供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培养和造就一流科技人才的有效平台。在新中国科技史上,涌现出了钱学森等一大批令人感佩的优秀科技精英。他们的卓越成就不仅来自于个人的优良禀赋,更来自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历练。目前,我国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科学大师和领军人物不足,难以把握重大的发展方向,做出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贡献。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众多具有优秀潜质的科技人才缺乏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实践,缺乏与国际一流科学家对话的机会。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大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出大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出大人才。只有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才能锻造出更多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优秀科技人才,才能培养出众多属于中国的世界一流科学大师。
    在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浪潮下,一个新的科技时代正在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努力创造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并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重大科技成就。我们深信,一个凝聚国家力量和民族智慧的科技事业,必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科技事业。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