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航天测控首次实现“双星共位”

发布日期:2004-08-10浏览量:


  我国航天测控系统采用“偏心率和倾角矢量联合隔离法”,日前成功实现了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与“鑫诺一号”卫星在赤道上空同一定点位置共位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控制能力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同时为我国今后发展小卫星群、实现多星共位建立了基础性技术平台。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都是在距地球36000公里赤道上空的同一轨道面上定点运行。由于这个轨道面环绕地球只有360度,为确保卫星之间不发生碰撞和相互干扰,轨道面的每个位置上只能有一颗卫星运行。然而,随着各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数量不断增加,空间轨道位置资源日趋紧张,如何让2颗或者多颗卫星在同一轨道位置上互不影响地共位运行,已成为世界各国航天科学家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实现双星或多星共位运行,需要解决诸多高技术难题。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项共位技术。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与卫星研制部门和用户单位合作,在对我国已发射的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进行反复仿真计算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偏心率和倾角矢量联合隔离法”,使其成功地与“鑫诺一号”卫星实现了双星共位运行。他们通过优化轨道控制软件、提高卫星位置保持精度、确立新的卫星控制策略、在地面测控系统中嵌入新开发的双星碰撞预警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太空同一个轨道位置上建立了安全有效的共位运行技术状态。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