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尼”号飞船不久前近距离飞越土卫九,部分揭开了这颗土星外围最大卫星的神秘面纱。飞船上诸多仪器的观测结果显示,土卫九可能是一个拥有40多亿年历史、产生于太阳系外围的原始天体。
美国科学家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他们对“卡西尼”所获土卫九探测数据的最新分析结果。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认为,土卫九很可能是由冰、岩石和含碳化合物等组成的混合体,构成这颗卫星的物质在很多方面与冥王星以及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类似。他们指出,距今约45亿年前,太阳系外围可能存在大量像土卫九这样的天体。
科学家们说,类似土卫九这样的小天体是太阳系外围的“结构组件”,其中一些小天体随后被纳入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行星中。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引力相互作用,不少物质被抛射至遥远的轨道,并与本来就在遥远轨道上的其他类似天体一起,形成所谓的“柯伊伯带”。“柯伊伯带”指的是海王星之外太阳系边缘的一个带状区域,里面有大量主要由冰组成的天体,分布区域与冥王星公转轨道区域部分重叠。
“卡西尼”号成像分析小组成员、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约翰逊认为,现在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土卫九形成于太阳系外围,并在太阳系历史早期被困在年轻的土星周围的轨道上。土卫九的秘密被冰封千秋万代,只等着在与“卡西尼”飞船“相会”的过程中被打开。
该实验室的马特森博士指出,“卡西尼”对土卫九的观测,是迄今对与“柯伊伯带”天体类似的太阳系外围“居民”进行的首次分析。他说,“卡西尼”号6月11日近距离飞越土卫九两个星期来,科学家们对这颗卫星的了解比过去100年的总和还要多。
耗资33亿美元的“卡西尼”探测计划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等联合实施。这艘飞船1997年10月发射升空,遨游太空6年多后,即将于本月30日进入环绕土星轨道。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