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举行的2004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颁奖典礼上,来自中国上海的选手朱元晨从13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大的赢家,他凭借题为“可提高计算机图形能力”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项目夺得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英特尔基金青少年科学精英奖”。
除了获得大赛最高奖项外,朱元晨还获得了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论坛(SIYSS)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计算机学科类一等奖等七个奖项,并得到五万美元的奖学金。这是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举办55年来第一次有亚洲选手走上最高领奖台。
同时获得“英特尔基金青少年科学精英奖”的还有来自美国的一名学生和来自德国的一名学生。他们研究的项目分别是“探索海底世界,追溯地球起源”和“低成本隧道扫描显微镜”。
今年19岁的朱元晨来自上海外国语学校,他的计算机学科项目“借助优化自适应域名实时重啮合(Real-TimeRemeshingWithOptimallyAdaptingDomain):可视性连续层次及细节渲染新模式(ANewSchemeforView-DependentContinuousLevels-of-DetailMeshRendering)”荣获了最高奖项。朱元晨开发了一种生成高质量三维计算机图形的方法,可在加快渲染精确图像的同时提高细节质量。
早在2002年朱元晨首次参加ISEF时,他就获得了计算机学科特等奖、八千美元奖金和两台电脑,当年就被哈佛大学录取。为了进一步研究他的项目并第二次参加ISEF,他将入学时间推迟了一年。今年8月朱元晨将正式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第五次参加ISEF的中国代表团这次获得了全面的丰收,37名参赛选手中有26人共获得了32个奖项。已有55年历史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自1997年起由英特尔公司冠名赞助,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学生科学大赛,汇聚了全世界最有前途的青少年科学家和发明家。参加2004年决赛的选手,是从全球超过65000名参赛学生中,经过500多场各地区附属竞赛选拔出来的。
实际上,英特尔ISEF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竞赛,更是对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投资。它鼓励和培养学生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将来可能会改变整个世界的想法 。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