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表基于SERS的新技术突破

发布日期:2010-03-22浏览量:


    3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厦门大学田中群小组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小组联合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题为《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的论文中,研究者介绍了科学家最新发明的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一种新技术,这项新技术被认为将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得到运用,例如,在食物安全、药物、炸药以及环境污染检测中发挥作用。本项研究提出建立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方法,从而首次在电化学控制条件下获得了多种分子或离子吸附在铂、金等单晶电极上的表面拉曼光谱。
    SERS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高灵敏分析技术,它可以探测和分析物质最表层分子,对于有些体系,它的灵敏度甚至达到检测单分子水平。但是,它的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仅有少数几种金属(金、银、铜)可产生如此强大的表面增强拉曼信号,并且这些金属的基底必须是粗糙或需要制备成纳米粒子。
    田中群和王中林的联合课题组提出建立了名为“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新技术,相当于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例如半导体硅表面甚至橘子皮)面上铺撒一层“聪明的灰尘”,即壳层隔绝纳米粒子。这种纳米粒子能使各种材料表面的拉曼光谱得到增强,不仅如此,它的“外衣”还能使避免它们之间相互以及对于探测金属的干扰,换句话说,科学家利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来增强待测分子的拉曼光谱。
    联合课题组进一步用这个方法检测了包括活细胞壁的组分或橘子皮的残留农药,结果证明这种新技术可以检测各类物质的最表层化学组分和应用于任何形貌的基底,使得表面拉曼光谱提升为更为通用和实用的方法。
    《自然》杂志还专文介绍了这一成果的实用意义,认为它可以广泛运用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
    田中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中林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