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生
日: |
1955.10.3 |
|
民
族: |
汉族 |
|
所属学科: |
哲学 |
|
研究领域: |
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 |
|
职
称: |
教授 |
|
社会兼职: |
Member of ISCWP (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会员)
Member of ISCP (国际中国哲学研究学会会员)
中国儒学研究会员、陕西省中国哲学史常务理事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员、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
|
|
|
|
|
|
|
|
电话: |
029-82669073 |
|
传真: |
|
|
邮编: |
710049 |
|
Email: |
rwljy@mail.xjtu.edu.cn |
|
通信地址: |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
|
|
|
|
|
|
学习简历: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本科:英语专业,毕业时间:1 975年8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时间:1993年6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3.博士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毕业时间: 1999年6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工作简历: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1975.8―1991.9.分别在勉一中、六中任中学教师,第六中学教务主任。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1991.9.―1996.6.县、市党校工作。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3.1999.6.―1999.11.河北省委党校工作。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4.1999.11.―至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一、研究项目: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类---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与中国家学研究(10BZX)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朱子四书学思想研究》-------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重点项目(专著)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3《国学萃林》-------西安交通大学学术文库(国学系列丛书)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4.《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典籍笺释-----中山大学项目(合作)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5.《中国哲学概论》(英文版教材)-----西交大研究生院教材改革项目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二、代表性著作: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专著《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陕西省人民出版社.2002.8出版,获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6.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主着《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解读》---- 211工程子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三、代表性论文: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儒家关系学说对现代关系学的启示》,社会科学,第二期2011.3.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中国哲学学理形态建设视望》,西安交大学报,第四期.2009年7月,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学术卡片摘录,200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学术卡片摘录,2009年11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3.《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合肥学院学报,第四期2008年7.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4.《思想史孕育了我的观念文化意识》(人文学人论文集),西安出版社,2008年1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5.《朱熹对经典文体与诠释书体的高卓适别》,合肥学院学报,2007.5.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6.《中华经典在人文理性培养中的教益价值》,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2月,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学术卡片摘录,2006年12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7.《四书学的经学文化述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3月,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学术卡片摘录,2006年3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8. 宋代〈四书学〉思想在社会生活和谐中的理性作用》,朱子学刊,2005年12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9.《黄帝崇敬中的多重情感形式》,孔孟月刊(台湾),2005年10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0.《中国哲学研究的学与史异域关系的反思》,中国哲学大会入选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8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1.《文化传统的多重价值》,西安交大学报,2004年3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2.《〈大学〉教人之法的常践价值》,西安交大学报,2003年6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3.《公与私是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基本支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集2003年10.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4.《创新是人类理性的自我扬弃》,陕西日报理论版,2002年12月30日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5《宗陆学派的四书学思想》,西安交大学报,2002年12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6.《宗朱学派的四书学思想》,西安交大学报,2002年9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7.《德治传统的历史事迹反观》,人文杂志,2001年6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8.《儒家认识论的基本视域》,西安交大学报,2001年12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9《宋代四书学产生的历史动因》,西安交大学报,2001年4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0.《四书之对四书集注的心性义理基础》,人文杂志,2001年2月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1《马一浮书院思想论要》,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辑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2.《农业科技物化中传统观念阻力因素探析》,理论导刊,1993年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四、主要学术活动: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 Metaphysical Epistemology Manifests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Chinese Philosophy,台湾大学 2010.9.6.-11.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 The 16th ISCP l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 in Hong Kong ,China发言题目“On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台湾•辅仁大学 2009.7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3.The 15th ISCP l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发言题目: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New Century”2007.6.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4.The 2nd ISCW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发言题目:“Revelation of Searle’s Speech Act Theory to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in Hong Kong ,China 2005.6.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5.2004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哲学大会”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6.2003年12月参加教育部在东南大学举行的“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会议。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7.2001年6月,参加教育部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伦理学研讨会。大学 2010.9.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