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生
日: |
1957 年2月 |
|
民
族: |
汉族 |
|
所属学科: |
|
|
研究领域: |
临床医学 |
|
职
称: |
副教授 |
|
社会兼职: |
陕西省医学会地方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
|
|
|
|
|
|
|
电话: |
029-82655196 |
|
传真: |
|
|
邮编: |
710061 |
|
Email: |
twh57@tom.com |
|
通信地址: |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
|
|
|
|
|
|
|
学习简历: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982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986-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室学习。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工作简历: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982年-至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主要从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预防的研究;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998年-2000年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过氧化代谢及活性氧的研究。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主要成果: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参加和承担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卫生部云南克山病综合科学考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血管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小分子生长抑制因子的分离与纯化)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996年---1998年;陕西省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克山病临床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及低硒和相关因素在病因中作用的研究)1996年---200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硒对碘缺乏病病区胎儿脑c-fox, c-jun基因及产物表达的影响。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998年---2000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硒对心肌细胞相关蛋白质表达多态性的影响)2003-2005年;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新药鑫力片) 2005-2007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论文有: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纯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0;22(4):401。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两种硒制剂对低硒居民红细胞GSHpx蛋白的影响.营养学报,1994;16(4):231。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3、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of children in a selenium_deficient area in China. Blood selenium levels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ies. Alfthan G, Xu G, Tan W, et al. Biol Trace Elem Res, 2000;73:113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4、Reversible glutathionylation regulates actin polymerization in A431cells. Jun Wang, Emily S. Boja, Wuhong Tan et al.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1;276(51)47763-47766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5、低硒、氧化应激及CVB感染在克山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2,23(2)101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6、硒对鸡胚脑发育的影响,中国地方病学学报,2005,24(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