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生
日: |
1961年06月22日 |
|
民
族: |
汉族 |
|
所属学科: |
临床医学 |
|
研究领域: |
内科学 |
|
职
称: |
副主任医师 |
|
社会兼职: |
陕西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会员,西安市医学会医疗纠纷鉴定专家。
|
|
|
|
|
|
|
|
电话: |
029-87679346 |
|
传真: |
|
|
邮编: |
710004 |
|
Email: |
Wcx622@163.com |
|
通信地址: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
|
|
|
|
|
|
|
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编专著3部,包括《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和《血液净化治疗》。承担与参加国家及省级课题各1项。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医疗情况: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毕业留校后一直在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医疗工作,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及危、难、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对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独特见解。掌握急性心肌梗塞时大剂量尿激酶的溶栓治疗和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熟悉临时起搏、永久起搏等介入性诊疗技术。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科研情况: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科研方向为冠心病与心律失常,重点为发病机制的研究。课题2项,省攻关课题为“经皮治疗左室假腱索所致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为“姜黄素防治左室胶原网络重构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出版著作4部,主编3部,分别为《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血液净化现代治疗学》和《现代家庭医学保健名医诊断卷》。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第一作者论文如下: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体外反博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素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5):322-323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2、体外反博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素、纤溶酶原活性物及其抑制剂的调节作用《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suppl):22-24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3、老年性退行性心瓣病临床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6):407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4、体外反博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机理研究《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5,16(suppl):190-192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5、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B100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关系《心功能杂志》1996,8(suppl):153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6、退行性心瓣膜病临床及诊断方法分析《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suppl):30-31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7、体外反博对冠心病患者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及载脂蛋白的影响《中国体外反博》1996,(7):6-10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8、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B100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相关性《中国循环杂志》1997,12(1):20-23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9、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13:4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0、家族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13:64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1、硅胶充填更换起搏电极残端管腔防治感染的体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375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2、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关系《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7;18(4):447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3、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纤溶状态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00;29(5):277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4、家族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家系《中华医学遗传学》1997;14(5):326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5、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素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心功能杂志》现改为《心脏学杂志》1997;9(4):215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6、永久性起搏电极残端感染的硅胶包埋治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9(3):144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7、残留起搏电极硅胶封闭治疗感染的临床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2003;22:229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18、小剂量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8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教学情况: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能出色完成7年制的双语教学和留学生的诊断学教学,被评为理论课授课先进教师、查房带教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英语授课先进教师,是留学生授课老师的培养对象。
(科技在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http://www.xjtus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