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如何破解高校科技成果“不会转”难题

日期:2025-01-02来源:阅读次数: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支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能高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融合。然而,长期以来,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量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无法变成现实生产力。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如何?在破解科技成果“不会转”的难题上,高校进行了哪些改革探索?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教授创业,难在哪里?

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人、钱、市场”缺一不可

随着政策的鼓励,越来越多的教授、科学家们的创业热情被点燃,他们走出实验室,投身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洪流,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高校教授创业,难在哪里?经历了三次创业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赵玉清感受深刻。

“大多数高校教师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多,技术并不等同于市场,高校教师搞技术,离市场还是有距离的,如何走入市场还需要摸索。”赵玉清说。

启迪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副总裁袁骕每年要接触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她看来,高校教授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技术创新不等于创业,在找人、找钱、找市场方面,绝大多数高校教授并不擅长。

“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往往缺乏市场要素,无法直接转向市场,这就需要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协助补齐相关要素,尤其是解决核心问题:市场和客户在哪里?谁来为技术和产品买单?科创团队如何构成?合伙人如何参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说。

张亚男是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高级技术经理人,他把自己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比喻为“麻将牌局的组局人”。“高校教授创业项目的特点是‘一缺三’,有技术,但还缺全职团队,缺应用场景,缺资金,技术经理人就是要为项目补缺,把牌局组成。”张亚男说。

穿梭在校园各个实验室,拜访专家教授,深入了解他们的研发方向、成果及最新动态,这是张亚男和同事们的日常。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理人团队从学校数万项存量成果中,筛选出了1300余项易于转化的成果,赵玉清的“离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张亚男主动与赵玉清对接,在充分了解其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的基础上,帮助团队设计股权架构,梳理商业计划书,引进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和CTO(首席技术官),对接投资机构,累计融资近5000万元。目前,依托该项目成立的埃恩束能公司已完成Pre-A轮融资,正在加快开发第6代商用设备,并扩充团队。

“我的创业过程一直伴随着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帮助,从开始动员我创业,到融资以及后续的市场开拓,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创业不会成功。”赵玉清说。

并不是所有的科技成果都能顺利转化并成长壮大,教授创业,说九死一生并不危言耸听。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4年12月31日《中国教育报》4版

报道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2/31/content_144743_18140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