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执行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总方针,适应21世纪黄河研究主题的发展和变化,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同设立的“黄河联合研究基金”日前在北京举行了签字仪式。“黄河联合研究基金”项目的开展将为新世纪的治黄方略和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提供科技支撑,对提高我国水科学研究水平和解决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严重水问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大河。为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新中国成立伊始,科技人员就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研究,包括流域内干支流科学查勘、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规律研究、水土流失和治理措施研究等,其成果为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但由于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洪水威胁依然是心腹之患,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近年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及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希望能够通过建立“黄河联合研究基金”,联合国内有关研究力量,对黄河治理开发中产生的一批重大基础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力求突破,为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和造福于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黄河联合研究基金”的总资助额为1800万元,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分别出资900万元,在3年内完成经费分配。资助项目类别以重点项目为主,其研究期限一般为4年;也可适当资助面上项目或重大项目。
黄河联合基金要求紧密结合21世纪我国黄河流域的研究主题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通过创新性科技进步带动黄河流域水问题研究水平的提升,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有效地促进黄河流域水问题逐步解决。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我国黄河流域和黄河的水循环与水环境,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下游河床淤积控制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部分有理论水平的应用研究。鼓励研究领域包括:黄河流域重点灌区区域水平衡机制及耗水量研究;黄河流域典型支流水循环机理研究;黄河重点产流区产汇流规律及其变化趋势;黄河典型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及重点河段水环境承纳水平研究;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变化及断面调整规律研究;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水保措施的作用机理研究;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数学模拟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基金委自成立以来,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了“科学民主、平等竞争、鼓励创新”的良好机制,健全了咨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系统,在营造有利于激励原始性创新的良好环境,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发现、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科学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2002年总经费将达到近20亿元。在此过程中,基金委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合作,共同支持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先后与宝钢集团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设立了联合研究基金。
目前,水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问题。中国水问题特别是黄河流域水问题更为突出,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基金委一直重视中国水问题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联合资助了基金重大项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总经费910万元,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与水利部联合资助了 “江河泥沙灾害行成机理及其防止” 重大项目,对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可提供理论参考;98年长江大洪水后与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资助了 “洪水特性与减灾方法研究” 的重大项目。基金委确定的“十五”优先资助领域中有2个与水科学和水工程密切相关,即“中国21世纪水问题研究”和“重大工程灾害及其防治”。
黄河水利委员会始终坚持为治黄服务的方向,围绕治黄事业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认识黄河、探索黄河洪水泥沙规律,在防洪、河道治理、巩固堤防安全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开展针对黄河水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黄河联合研究基金”的设立,可以通过双方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资助对黄河治理开发及相关发展领域的研究,努力营造宽松、活跃、进取的环境,吸引全国基础研究的优势力量,一定能在合作领域中结出丰硕的果实,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黄河水利问题研究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