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及相关教师:
为高质量组织实施智能电网领域科研攻关,推动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指南凝练机制,广泛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共识,现开展2025年度重大攻关需求建议征集,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集方向
2025年度重大研发需求拟聚焦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与能效提升、电网柔性互联与安全运行、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等四大方向。
(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方向
需求建议聚焦但不限于:新能源发电拓扑及控制、构网型技术、新能源大基地送出与稳定控制、深远海风电汇集送出、分布式新能源聚合调控、电力气象态势感知及发电预测、可再生能源低碳调度、多能互补、中长期电力电量平衡、大规模储能融合调控、新能源—储能实证与测试等。
(二)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与能效提升方向
需求建议聚焦但不限于:多元主体聚合消纳与分散调控、海量用户智能用电与能效管理、轨道交通高效智能牵引供电、大规模电动汽车与电网智能互动、微电网群体与配电系统互动调控和保护、智慧能源互联网高效运行、电—氢—热多能优化协同、电碳计量等。
(三)电网柔性互联与安全运行方向
需求建议聚焦但不限于: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形态和多时空平衡机制、大电网韧性提升与评估、故障特性及清除与恢复、扰动传播机理与抑制、人工智能调控、交直流保护体系、快速控制保护的安全防御策略、柔性化—智能化—环保化新型交直流输变电系统与装备、灵活资源配置与调控等。
(四)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方向
需求建议聚焦但不限于:绝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等电工新材料,高压大功率IGCT/IGBT器件、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力专用芯片、电力微型传感器等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与专用芯片,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专用高性能计算、电力智能动态安全防护、电网基础软件等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二、需求建议类别
需求建议类别共分为战略前沿技术类、重大技术装备类、重大示范验证类。
战略前沿技术类:研究推动智能电网领域发展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等,探索智能电网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形成试验或工艺验证装置等。
重大技术装备类:研究智能电网领域亟需的基础理论、核心材料、核心部件、核心设备等,产出具有重大市场实用价值的战略产品并通过工程验证,形成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专利等,并通过工程验证。
重大示范验证类:研究智能电网领域技术、产品、工艺等的系统整合及应用,实现具有创新引领性的重大示范工程应用,形成系列标准,推动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三、征集要求
请有关单位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认真组织、深入调研,全面系统梳理现阶段业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凝练形成重大科研攻关需求建议,并对需求建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力求目标明确、边界清晰、切实可行。提出的需求建议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请按照需求建议模板要求,编制相关内容,需求建议应与征集方向契合,突出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问题;
(二)需求建议编制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语句通顺、简明扼要,公式符号应符合电力行业技术规范;
(三)需求建议应具有创新性,避免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等各类科研任务)已发布指南或已立项项目的研究内容及指标重复。
四、推荐单位及额度
(一)推荐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二)推荐额度
为确保需求建议质量,本次推荐工作实行限额推荐,各推荐单位的推荐额度不超过5项。
五、推荐要求
(一)请各推荐单位根据推荐额度组织开展需求建议遴选,并遵照“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原则,对需求建议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二)同一需求建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推荐,不得多头推荐和重复推荐。非推荐单位提交的需求建议将不予受理。
(三)推荐材料
1.推荐函(正式公函,附需求建议汇总表,纸质版1份、电子版扫描文件和可编辑文件各1份,需求建议汇总表模板见附件1)。
2.需求建议(电子版可编辑文件1份,需求建议模板见附件2)。
(四)报送方式
1.请推荐单位于11月8日前(以邮戳为准)通过中国邮政EMS方式将推荐函的纸质版寄送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并同步将推荐函及需求建议的电子版发至联系邮箱。如涉及敏感、保密事项,请标明密级,并通过涉密渠道报送,严禁通过网络报送。
2.推荐材料不符合要求或逾期的不予受理。
3.邮寄地址: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邮编100045。
4.联系邮箱:JZC@nea.gov.cn
5.科研院联系人:于彤 18702962233 zdzx@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