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我校获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5项

发布日期:2012-11-30浏览量:


    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授奖项目已经公告,我校此次共申报5项,全部获奖(教育部授奖比例约30%),其中一等奖5项,居全国高校第五位,较去年提升了三位;现将获奖项目公布如下:

    1.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名称:电接触表面动力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完成人:荣命哲,吴翊,王小华,纽春萍,刘定新,杨飞;
    2.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名称:超材料设计及应用研究。完成人:徐卓,屈绍波,马华,王甲富,夏颂,王军,李飞;
    3.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名称: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完成人:孙军,孙院军,张国君,王林,刘刚,罗建海;
    4.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名称:连续螺旋折流板和纵向波纹内翅片管壳式换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完成人:王秋旺,曾敏,张剑飞,罗来勤,陈贵冬,马挺;
    5.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名称:****(内部公布)。完成人:齐春,黄华,宋方林,黄丽琼,邸双亮,王卫平;

    1、电接触表面动力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该项目历时20年,系统性地获得了与电接触密切相关的电弧放电微观物理特性,提出了电接触表面动力学特性的新概念,建立了分离式电接触理论体系,为电接触性能的智能化评估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国际著名电弧等离子体专家澳大利亚A. B. Murphy教授在本领域顶级杂志J. Phys. D: Appl.Phys.上发表的综述性论文中评价认为"(该项目)改变了人们对栅片切割电弧物理过程的认识";IEEE Fellow美国M.Laroussi教授等10位国际著名学者编写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专著中大篇幅(3页)引用该项目成果;美国B. R. Lock教授在其发表的论文中评价认为"该项目建立了全面复杂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法国图卢兹大学的Freton教授在其发表的论文中评价认为"该项目率先提出了考虑触头打开和电弧运动两个过程的三维电弧模型";资助本项目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时被评为优秀。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66篇,其中SCI论文51篇,EI论文105篇,出版《电接触理论》专著1部,总他引1261次,其中被SCI他引119次;项目完成人作为主席/执行主席/副主席主办了4次与电接触相关的国际会议,在"气体放电及其应用"等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2次,在国内外受邀做学术报告28次,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2、超材料设计及应用研究:
    该项目系统研究了超材料的物理机制及其特性,设计并制备了基于全介质和金属结构的超材料,建立了超材料相关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开发了基于超材料奇异功能的隐身套、新型器件、天线/天线罩等高性能微波器件,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项目研究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A、Physical Review E、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等相关领域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33篇,共有91篇文章被SCI收录,累计被引用497次,其中SCI他引320次,单篇最高SCI他引46次。代表性论文被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等期刊引用,得到了澳大利亚国防科技组织K.J. Nicholson教授、美国波士顿大学R. D. Averitt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陈子亭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祝世宁等国际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开发的超材料器件已应用于国防领域。项目主要完成人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 次、做大会邀请报告10 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军优秀博士论文1 篇、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篇。
    3、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该项目历时10余年研发,揭示了多尺度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形变断裂机理与主导因素,提出了纳米掺杂强韧化的新思路,突破了钼合金中稀土氧化物的纳米化及其非团聚性均匀弥散分布等关键技术瓶颈,发明了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钼合金强度与延、韧性及使用寿命,并实现了产业化。项目研究过程中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相关论文64篇,SCI收录28篇,著作2部,制定企业标准14项。教育部组织的鉴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在粉末制备、细晶烧结、加工制备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系列相关核心专利技术。特别是所研制的钼丝、钼舟和钼电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超过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领域4位院士评价认为:"技术难度大、构思新颖独特、创新性突出且具有实用性,属原创性技术发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目前已在金堆城钼业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钼合金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更新换代速度。金堆城钼金属深加工产品出口金额占钼产品比重已从2006年的5%提高到近年的33%,增强了我国钼合金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连续螺旋折流板和纵向波纹内翅片管壳式换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项目历时10余年,采用传热学基本原理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和管侧高效的强化传热理论及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其传热显著强化的物理机制,发明了高效可靠的壳侧连续螺旋折流板和管侧纵向波纹内翅片强化传热技术,开发了系列新型管壳式换热器,并实现了产业化。项目在研究过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66篇,SCI收录21篇,EI收录47篇,他引215次(其中SCI他引60次)。与研究成果紧密相关的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结题时被评为"特优或优秀",由于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被应邀在7次国际会议上和6次国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概念的提出者及专利发明人Stehlik 教授评价为:"(该项目)提出了连续螺旋折流板、单壳程组合螺旋折流板和多壳程组合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将给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带来深远的影响"。该项目通过了由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结论为:"在连续螺旋、多壳程和纵向波纹内翅片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系列相关核心专利技术及相关设计方法,并转化为产品,得到了工程应用。连续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项目开发的系列新型换热器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石油、中石化、制碱行业等10余家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内部公布

 


科研院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