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校一批重大研究领域和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纳米显示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朱长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PECVD法制备出了定域生长的碳纳米管样品,该项目被列为陕西省2000年十大科技进展。
二甲醚为燃料的我国首辆超清洁汽车研制成功:由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周龙保教授、蒋德明教授等领导的研究组研制成功以二甲醚为燃料的我国首辆超清洁汽车,并在“中国科协2000学术年会”上进行了成功的演示,排放标准已达到欧洲III标准。
我校申请作为国家高性能计算西安中心的技术牵头单位和中心所在地,并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答辩,并将成为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的8个节点之一和曙光“3000”超级服务的应用单位。中心的运作模式将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把“中心”建成一个独立的、面向社会的企业,同时,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建立了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平台。
2000年100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20项,是历年最多的一年,体现出抓大项目的成效。
二、我校器官移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校第一医院器官移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我校第一医院成功进行了西北地区首例胰腺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手术,器官移植是衡量一个国家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而多器官联合移植则代表了器官移植的水平;另外,我校第一医院还成功地为患先天性肝脏纤维化的患者进行了西北地区首例减小体积肝脏背驮式原位移植术,这是肝脏移植中技术难度较高的手术,在国内尚属罕见。
三、2000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2000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于9月17日在我校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和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为年会发来了贺信。同时,学校聘请著名科学家周光召、杨振宁、简悦威、陈佳洱为我校名誉教授。我校校长徐通模等应邀在会上作了《高校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作用的思考和建议》的专题报告。
四、学校科技经费较上年有较大增长
科技经费较上年有较大增长,据初步估计,2000年学校科技经费收入已达2.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
五、我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我校“快速成型制造若干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校2000年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高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奖项目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7位;我校2000年获陕西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项。
六、我校新增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批准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即教育部电子陶瓷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生物医学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全国300个申请单位中,共批准6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达4个。
七、我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期间制订了“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研究计划”等重要计划,经过基金委领导和组织的专家对侯选创新研究群体的实地考察和论证,我校以郑南宁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研究计划”首批资助,每年120万元,连续资助3年。全国共有6个研究群体获得资助。
八、校领导率团与西部省区建立科教合作
校党委王文生书记、李伟副校长率我校代表团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围绕西部大开发、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和研究;王建华副校长率我校代表团访问云南省,并参加了2000年云南省省校科技合作技术成果洽谈会,在本次省校合作洽谈中我校与云南省有关部门共签订38项合作协议。
九、积极探索技术成果转化的运作机制
我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的运作模式得到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并取得显著成绩,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目前,已组建近20家公司,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启动和加大对医学研究领域的科技投入
合校以后,学校启动和加大了对医学研究领域的科技投入,主要对脑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及应用研究,动脉相关疾病生物学机制及防治、皮肤细胞转基因实验及应用研究、肝脏移植临床应用研究、中国西部大骨节病与弱智分子发病机理、疾病流行模式及防治示范区研究等重点项目给予了较大力度的科技投入,加速我校的学科交叉和融合。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