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天文学家9日宣布,他们通过电脑模拟银河系的“变形”模式发现:银河系已发生弯曲,凹陷成碗状,且弯曲区域面积广阔,方圆约有2万光年。研究者将“罪魁祸首”归咎于银河系的两个近邻:大小麦哲伦星云。当麦哲伦星云沿轨道环绕银河系运行时,由于暗物质不断吸收周围物质微粒,银河系就发生弯曲。
2.德国航空航天中心10日公布了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到的一张火星表面受撞击形成的巨大椭圆形凹坑的三维照片。照片显示,凹坑位于“希斯皮里亚平面”地区,长约24.4公里,宽约11.2公里,最深约650米。与普通圆形凹坑不同,椭圆形凹坑相当少见。
3.韩国首尔大学10日公布了“黄禹锡科研小组干细胞成果”最终调查报告,宣称:黄禹锡小组2004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与2005年发表的论文一样,全部出自编造。黄禹锡12日再次公开道歉,请求得到宽恕,但却把责任归咎于2名参与研究的助理研究员。美国《科学》杂志表示,它不仅将撤除黄禹锡2004年发表的论文,还将提出更严格的科学论文评估、审阅和发表程序。
4.接受世界首例变脸手术的法国妇女的精神理疗师10日表示,该患者的新鼻子、下巴和嘴唇正在恢复感觉。她现在已经可以在大街上行走并购买报刊杂志。
5.美国和欧洲天文学家11日报告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猎户座星云全景照片。照片显示,约有3000颗大小不同的恒星聚集在猎户座星云中。这些恒星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些是刚刚从柱状尘云中形成的“婴儿”恒星,有些则是非常炽热而活跃的“少年”恒星,还有一些是能量和亮度都很低、首次在可见光波段发现的恒星。从照片中还发现了罕见的褐矮星踪迹。褐矮星不能像太阳等恒星依靠内部核聚变发光,温度和亮度很低,此前较少被观测到。
6.斑马鱼将成为21世纪实验室的新明星。它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其胚胎透明,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使生物学家可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而且,斑马鱼身材“苗条”,1升水可容纳上百条鱼、易于饲养。
7.美国生物学家揭示了一种能帮助病毒在人体内传播的蛋白质———“融合蛋白”的结构,该蛋白质形如鱼叉,是多种病毒用来袭击人体健康细胞的“敲门砖”。它具有一个防水顶端,在没碰到人体细胞时,“融合蛋白”看起来就像一个蘑菇,防水顶端严密封闭;当病毒接触到人体细胞时,蘑菇帽子会突然破裂,防水顶端随之像鱼叉一样暴露出来,陷入人体细胞膜内。
8.美国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检测手段,可检测禽流感病毒是否变异为易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对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变异起到预警作用。研究人员利用聚糖阵列研究了构成人和禽类流感病毒菌株外膜的蛋白质———红细胞凝聚素。而流感的破坏力取决于个体免疫系统对红细胞凝聚素的识别水平。该检测手段能分辨禽流感病毒是对禽类唾液酸还是对人唾液酸更有亲和性。
9.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设计出一种六“爪”分子,可收集并逐渐将金属原子逐一黏连在特定平面上。这种分子工具犹如“吸尘器”,一次最多可吸走和运输5个原子,且将其送到目的地的误差小于0.1纳米。该成果今后有望应用在原子级金属导线的制造等领域。
10.英国科学家利用半导体硅芯片实现了光子纠缠态,向实现量子计算又迈进一步。实现粒子的纠缠态对制造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编码极为重要。此前,科学家曾利用激光实现了光子纠缠态。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