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指出:尽管世界水坝委员会5年前对大坝的建设给出了具体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但5年后的今天,大坝仍然对社会和环境造成过多的损害。
5年前,世界水坝委员会提出建议,试图通过确保建设计划得到公众的赞成、其它各种选择方案得到综合评估,以及水坝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社会各界所分享等,来确保水坝的建设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对过去5年中兴建的6座水坝进行考察后,世界自然基金会却发现所有这6座水坝都没有采纳世界水坝委员会的建议。于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出版了《是否建坝——世界水坝委员会报告发表5周年后的回顾》的报告。
该报告表明,大坝会使重要的水源地——湿地受到破坏、淹没甚至干涸,还会对渔场和濒危物种如伊比利亚猞猁和美洲虎等带来灭顶之灾。在承诺提供更廉价的电力或更好的灌溉水源同时,水坝实际上会扰乱经济体系,使电价上涨和众多居民迁移。
“现在已经不是20世纪50年代那样以工程为主导的时代了,那时大坝被视为发展的标志——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大坝会带来破坏,我们必须让这些知识发挥作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全球淡水项目主任杰米·皮塔克说,“各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必须坚持世界水坝委员会的建议适用于今天所建的所有大坝项目。”
在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的首都伯利兹,投资3000万美元的Chalillo水坝工程原本是为了减少电力进口和降低电价,但自从完工以来,当地居民却发现电价平均上涨了12%,而且水库淹没了1000公顷的原始雨林。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料,土耳其投资6.5亿美元的埃尔梅内克坝以及另外5座水电站工程,正导致国际重要湿地格克孙河三角洲没有足够的水流量来维持栖居于此的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在老挝,由于世界银行批准的南屯河2号水电站的修建,南屯河的水被分流,将有5万人的生计受到影响。分流导致邦非河的流量增加,造成渔场和农业用地的减少。报告还强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现,冰岛以Kárahnjúkar坝为旗舰工程的经济政策会形成通货膨胀和利率上涨的压力。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还指出,西班牙的Melonares水坝工程没有考虑其它可行的、更便宜的方案来为Seville市供水。此外,澳大利亚的Burnett坝一直在为经济可行性而困扰,同时还对昆士兰的濒危物种肺鱼构成了威胁。
报告指出,水坝已经使世界上60%的主要河流支离破碎,并使8000万人搬迁。目前在世界各地有400多座大型水坝正在建设,另有数百座正在规划中。根据该报告,许多水坝处于危险状态,有更多规划不善的基础设施正在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坏,并对社会特别是对当地社区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在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报告发表5年以后,不合理的水坝依旧存在,”该报告的起草人乌特·科丽尔说,“由于能源和水资源的日益危机,我们需要确保人们能够选择环境损害最小、社会效益最大的解决方案。”而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遵循世界水坝委员会所建议的原则与决策框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郑金武)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