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5月17日电(汪雷)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什么?学过化学的人都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二氧化碳和水。然而如果要问,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形成哪些中间产物,就没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了。日前,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齐飞领导的研究小组与美、德科学家合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系列的碳氢化合物氧化过程的重要中间体——烯醇,这一成果发表在5月1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1880年,德国化学家Erlenmeyer Richar ACE预言,烯醇应该是碳氢化合物氧化的中间物;但直到1976年,科学家才首次在气相化学反应中观察到最简单的烯醇——乙烯醇。此次中外科学家的联合研究,不仅发现乙烯醇是一种普遍的燃烧中间物,还首次在火焰中发现了更大的烯醇——丙烯醇和丁烯醇。美国、中国、德国5个研究小组参与了该项研究,其实验工作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完成。
齐飞于2003年回到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很快建成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波长范围覆盖最宽的研究燃烧及火焰装置——同步辐射光电离结合分子束质谱研究燃烧及火焰装置。美国麻州大学的Westmoreland教授形容该技术为质谱的“哈勃望远镜”,会在火焰中发现一些以前从未探测到的燃烧中间物。
专家介绍,燃烧化学的研究已经有150年历史,但直到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技术应用于火焰研究,才使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的中间体——烯醇的发现成为现实。
研究证明,不完全氧化在碳氢化合物氧化机理的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像燃料电池中发生的气相化学反应主要就是不完全氧化过程,而不完全氧化的产物是现今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前的研究都没有涉及到烯醇类物质,最新的实验结果将修正已有的碳氢化合物氧化模型,为燃料电池及超临界水中不完全氧化过程的模拟及燃烧污染物的控制提供了新的策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