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科技周上月球机器人首次亮相

发布日期:2004-05-16浏览量:


 

月球机器人现场展示   

    昨天上午,“2004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一款月球机器人在展馆首次公开亮相。 
    月球机器人名字有来历
    早就听说有款月球机器人要在科技周首次亮相,记者于是费了很大劲去寻觅,终于在探索未来展区看到了它的倩影。
    这款月球机器人看起来很像一个小型的电视塔,上边是一个小圆碟还带着天线,中间是一个长长的柱子,底下是一个很大的圆盘,圆盘又分为三块,下藏着4组8个小轱辘。
    据月球机器人的发明者冯健翔研究员介绍,这款机器人名叫“喀吗哆”,身高90厘米,重35公斤。它的圆底盘采用的是四轮三扇的柔性设计,也就是说在月球地面上遇到障碍物,它可以自主跨越障碍,也可以原地旋转;它顶部的小圆碟里还藏着三只“眼睛”可以进行360度观察,并进行摄像记录。
    冯研究员还讲起了“喀吗哆”这个名字的来历。他说,我国的西南地区有一种草,总是长三片叶子,而且有一根长长的花蕊,这种草在当地的方言里叫“喀吗哆”。由于月球机器人的造型是受它启发,所以就给机器人起了个名字叫“喀吗哆”。接受记者采访中,冯研究员还反复强调,目前的这款机器人还只是实验室产品,它离我国将来的探月、登月还有一段距离。
    长征火箭开“家族大会”
    月球机器人旁边就是青少年们百看不厌的“神五”返回舱和杨利伟上天穿的航天服模型。然而引起记者最大兴趣的却是左边的一组火箭模型。
    仔细一看,简直是长征系列火箭在开“家族大会”!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上天的“长征1号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的“长征2号丙火箭”、成功发射了6颗应用通信卫星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还有发射过两颗澳星的“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而被它们簇拥的是雄伟的“长征2F运载火箭”,就是它承担了我国5次载人航天试验,并且成功把杨利伟送上太空。
    现场领问题现场找答案
    在各大展馆里转了一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年轻的观众手里拿着一张小纸条在场馆里跑来跑去,并向展台的工作人员询问着什么。
    原来,这就是今年科技周为增加互动性而组织的一项有奖答题活动,题目写在纸条上,而答案就藏在展览现场。记者在气象展区就看到一个中学生跑来问工作人员:“气象卫星上,可以看到地面的什么灾情啊?”听到“地震、台风、水灾、火情、沙尘暴”的回答后,这位同学高高兴兴地填好了纸条去领奖。

    来源:新华网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