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河南省科技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加速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徐冠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成为长期困扰我国发展的主要瓶颈,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日益增大,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增长质量较差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大制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新的发展阶段,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沿用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带动和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道路,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求发展。
徐冠华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决定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撑,是我国科技界的伟大历史使命。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科技全球化,为我国充分利用世界已有的知识、科技资源,并在较高的平台上加强创新、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科技工作要紧紧抓住未来15-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和先导。
在谈到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时,徐冠华强调,一是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提供支撑。二是要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先导。以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特别是在农业、制造业等关键产业领域,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三是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立足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围绕粮食和食物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关键科技问题,重点攻关、务求突破,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提供科技保障。
立足于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武装人民,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四是强化国防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以军民两用高技术为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强大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国防科技的核心技术,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建立有效的安全屏障。针对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重大需求,全面提高国家抗御和应对重大灾害、事故、案件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战略转变。五是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夯实科学基础,加强知识积累,为科技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为科技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线,努力实现科技工作从注重跟踪模仿向重视自主创新转变,从注重单项技术开发向加强集成创新转变,从注重科技促进经济增长向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谈到落实今年的科技工作时,徐冠华强调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以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重点,明确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评价改革等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优化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环境。三是要努力攻克一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加速高技术产业化、重大疾病防治和人民健康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四是要切实加强地方科技工作,使科教兴国战略真正落实到基层。
徐冠华对河南省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六点希望。一是要继续发挥农业科研方面的优势,在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在科技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出示范;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四是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五是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为人才成长营造更好环境;六是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工作的良好局面。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