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黑洞“缺失的一环”

发布日期:2008-09-23浏览量:


    英国杜伦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个距地球5亿光年的星系中的巨大黑洞正向外放射强烈的X射线脉冲,这一发现弥补了小型黑洞与超大黑洞间缺失的联系,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8日的《自然》杂志上。科学家表示,此项发现将增进人们对黑洞形成及其发展过程的了解。
  黑洞不可见,其强大的引力可使周围的光和气体都被牢牢吸住,无法向外逃逸,外界只能依据黑洞对周围物质的引力作用,判断它的存在。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多数星系都被认为其中央含有超大型黑洞。正是位于REJ1034+396星系中央的巨大黑洞所产生的引力将太空气体牢牢“抓”住,才导致了此次脉冲的发生。
  数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致力于黑洞的研究。他们发现太空气体在被黑洞完全吞噬之前将升至极度高温并放射出X射线。小型黑洞放射X射线脉冲十分常见,但科学家却是首次在超大型黑洞中确认同种脉冲放射现象。英国杜伦大学物理学系的马里克•基尔林斯基博士及其团队通过欧洲强大的X射线卫星———XMM-牛顿对超大黑洞进行观测,发现巨大黑洞所放射出的X射线脉冲如同规则的信号,脉冲的频率则与黑洞的大小密切相关。
  马里克•基尔林斯基博士表示,这样的信号是小型黑洞的显著特征,当太空气体被伴星牵引过来时就会发生。真正有趣的是我们在轻量级黑洞和超重型黑洞(重于太阳质量数百倍的黑洞)之间建立了联系。科学家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在找寻这种现象,此次发现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更多超大黑洞的成长活动,并为未来科学家破解少数超大黑洞放射X射线脉冲的真正原因奠定基础。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