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汪成为院士在人民大会堂宣读了“曙光4000A”的鉴定结果后,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掌声,炫示了“成功”的价值与意义———曙光4000A通过鉴定验收,它实现了对每秒10万亿次运算速度的技术和应用的双跨越,成为国内计算能力最强的商品化超级计算机。此次成果发布会由科技部、中科院主办,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到会并发表讲话。
作为国家“863计划”的最新成果,曙光4000A将作为中国国家网格最大主节点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承担包括国家网格、上海基础科研平台和华东地区信息服务三方面的重任,其将为华东地区各行各业提供海量信息处理、信息开发服务和科学研究高性能计算服务。
在今年6月22日刚刚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曙光4000A以每秒80610亿次Linpack计算值位列全球第十,这是中国超级计算机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最好成绩。然而,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认为:“曙光4000A全球前十位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这台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全球第一,并申请了38项专利,其中包含31项发明专利,这是中国计算技术领域的一大创举。他还透露,在将来的曙光超级计算机中会采用计算所研制的龙芯CPU。
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成果发布会上表示,曙光4000A的诞生必将为我国网格计算提供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同时为网格应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对10万亿次计算大关研发和应用的双跨越,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马颂德强调,曙光4000A是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通力合作的成果,曙光机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上走出了一条有示范意义的道路。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迄今为止已经销售了1000多台,同时还有一部分销往海外,使我们国家从一个超级计算机的纯进口国发展成为一个出口国,这些机器不仅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我们的科研人员带回了大量的用户反馈,科研人员根据这些用户反馈开发出更先进、更实用的超级计算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与支持下,不仅培养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性能计算机科研队伍,同时从无到有催生了一个高性能计算机产业,而且科研与产业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表示,曙光4000A已成功运行了天气预报,石油地震资料处理,核能开发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基因与蛋白分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30多项应用,表现出强大的科学计算、事务处理和信息服务能力。曙光4000A在体积、功耗、使用效能以及成本等方面优于美、日生产的高性能计算机,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曙光4000A是由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研发制造的。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