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脱毒马铃薯变成“金蛋蛋”

发布日期:2005-11-14浏览量:


    “啧啧,这么大的土豆哇!”11月5日,在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一位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关中农民望着展台上人头大的马铃薯,不禁发出了如此感叹。而他所感叹的这种“土豆”,正是榆林市农科所立足资源和技术优势,利用脱毒技术研究、开发出的马铃薯优质新产品。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塞北榆林被广泛地推广和种植。全市马铃薯年种植、加工和销售总产值超过11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脱毒马铃薯已成了当地农民名副其实的致富“金蛋蛋”。 

 据统计,榆林市去年推广、播种这种马铃薯的面积已经达到172万亩,占全省的近一半,占该市粮食作物面积的四分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形成了以农户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产业链条。目前,全市已形成了30000多个家庭粉条加工作坊,20多个专业加工村和3个大中型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鲜薯近100万吨。鲜薯和加工出的精淀粉、粉条等产品远销上海、山东、福建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传统农业生产中种植的马铃薯,其品质和产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为了有效解决传统马铃薯品种退化、品质和产量低下等问题。榆林市农科所抽调科研骨干,专门成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对外考察、学习,结合榆林实际,提出了该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和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为了解决科研项目启动的资金难题,为了在银行贷到款,所长高贵生和干部职工甚至拿自家的房产作抵押。通过多方努力,他们最终筹资560万元,建起了马铃薯脱毒繁种基地和设施齐全的市级农业系统科技示范园,还建成了460平方米的组培室和年产试管苗200万株、脱毒微型薯600万粒的工厂化快速繁育智能温室。 

 在科研过程中,他们先后引进62个新品种,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鉴定,为脱毒马铃薯的问世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反复试验鉴定,他们最终筛选出了高产鲜食品种“紫花白”、高淀粉加工品种“陇薯3号”、快餐食品加工专用品种“大西洋”、“夏波蒂”、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等宜在当地不同区域推广的优良品种。去年,该所在靖边、定边、佳县、子洲、清涧等县建立了5000亩脱毒原种繁殖基地和2000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通过技术辐射,政府引导,市场拓展等工作,目前全市采用脱毒种薯技术推广马铃薯面积种植87.7万亩。 

 据榆林市农科所高贵生所长介绍,这种马铃薯与传统薯种相比,每亩可增产30%以上。

    《科技日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http://www.xjtust.com)